1.宿迁有哪些好玩的地方?

宿迁景点介绍和风土人情_宿迁的主要景点

其实你问的很多问题都等于没问,你可以更加具体一点地说明一下,比如你到底是来这边想找工作的还是创业的等等。这样答起来也会比较有方向性一点。你这样说我只能告诉你这些。

宿迁从前环境是很好的,但是现在由于不合理规划导致环境已大不如从前了,尤其是农村,而且农村违章建筑很多。像洋河几乎找不到一条清澈的河。但这是跟以前比的,如果跟很多其他地方相比,宿迁环境还是不错的。

在宿迁租房应该往巷子里找,不贵,一般一个月不超过300,生活费也不多,一个月总共1000左右吧。工资差别比较大,一般像政府部门的和学校这些工资较高(其实和别的地方相比也不高),其他的一般都会比较低,如果在农村办厂,那劳动力就十分廉价。

这两年房地产比较火,但是土地也总是有限的,买房子的人也是有限的。如果资金充足的话,在洪泽湖沿岸开发旅游资源很不错的。还有就是水产的深加工,毕竟是靠着洪泽湖啊。

宿迁还是很缺乏大企业的进驻的,洋河酒厂是个名片,但是能提供的岗位和竞争力也是有限的。很多宿迁人到外地打工,农村都渐渐荒废了,也有很个体经营户。一般经济条件好一点的都是依靠别人,或者自己做小生意渐渐做出来的。如果你去宿迁打工的话就别去了,如果去创业,估计会比较容易。宿迁人其实还是比较保守和落后的,所以购买力有限,对于比较先进的产品可能只有在城区相对繁华的地方生意才会好做点。

其实切身感受我们那里人还是比较自私,爱面子,今年来很多人都向县城搬迁,好像政府更关心企业不关心农民。以前每当过年过节都还很有气氛的,但现在不行了,很多传统都被抛弃了。唉。连过年都没什么气氛了。

宿迁基础设施还不错,正常的服务也都还全面充足。

还有就是在宿迁最早应该是保险,然后是木材加工,眼睛也曾是个暴利行业,然后是学校周围的数码产品,最后是房地产,都曾是很赚钱的行业。像大的家电城之类都不多,应该说很待开发。我还是说,到宿迁不创业没前途。

宿迁有哪些好玩的地方?

摘 要 民俗文化作为地区最具特色的文化,是旅游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开发地区民俗文化旅游,打造民俗文化精品,必然会推动旅游产业的发展。本文采用SWOT分析法(优势—劣势―机遇-挑战分析法)分析了南宁发展民俗文化旅游的优劣势、机会以及威胁,从而认识南宁的民俗文化旅游发展现状,明白发展民俗文化旅游对拓展南宁旅游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随着中国旅游业的发展以及对中国传统民族、民俗文化的重新认识与重视,旅游业迎来一个新的增长点——民俗文化旅游。所谓民俗是指一个民族地区的人们,在文艺、语言、信仰、服饰、饮食、居住、、节庆、婚恋、生丧、交通以及生产等方面,民间所特有,并广泛流行的爱好、风尚、传统和禁忌。而民俗文化旅游则是指人们以观赏、了解、领略、参与风土人情为主要目的的旅行活动。民俗作为无形文化资源,在现代旅游中的价值正日益展现出来,民俗文化旅游目前已成为最具吸引力的旅游项目之一。

2003年,广西制定了迈向旅游先进省区的发展规划,横县、上林、马山、隆安、宾阳五县划归南宁,南宁市也提出了“把南宁市建设成富有壮民族特色、南国园林化、面向东南亚的区域性国际旅游中心城市”的战略目标。民俗文化作为地区最具特色的文化,是旅游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开发地区民俗文化旅游,打造民俗文化精品,必然会推动旅游产业的发展。因此,有必要加强对南宁民俗旅游资源的了解和分析,加快民俗旅游的产品化,以适应时代的需要。

1 旅游开发优势(S)

1.1 南宁的区位优势

南宁市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首府,处于中国华南、西南和东南亚经济圈的结合部,是环北部湾沿岸的重要经济中心,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地缘优势。南宁具有“两近两沿”的特点。“两近”:一是近海,距钦州港、防城港、北海港等港口最远的也就204公里;二是近边,距中越边境的东兴市、凭祥市不超过230公里。“两沿”:一是沿线,湘桂、黔桂、黎湛和南昆铁路在南宁交汇,是西南地区重要的铁路枢纽;二是沿江,邕江是西江的支流,而西江又是珠江的干流,西江二期整治工程完工后,1000吨级内河船舶可以从南宁直达港澳。据此,南宁成为广西旅游网络体系的重要核心节点,是广西南部旅游的中心,也是中国连接东盟的重要的陆路接合部,客观上具有南联北引、东西辐射的旅游集散地功能。

1.2 资源优势

南宁具有丰富的、独具特色的民俗旅游资源。例如,顶蛳山贝丘遗址,1997年发掘出一千多件史前人类使用过的生活用具和生产工具,包括石器、骨器、蚌器和当时人类遗弃的水类动物、牛、鹿、象等动物的骨骸,并且在顶蛳山发现了标志人类文明的石锛和杆栏式建筑,以及奇特的屈姿葬葬俗,被评为全国文化内涵丰富的史前人类生活贝丘遗址,被国务院列为全国第五批国家文物保护单位。

上林大明山地区有着丰富的龙母文化资源,流传着别具特色的壮族文化习俗;宾阳的炮龙节、马山的壮族三声部民歌、武鸣的壮族三月三歌圩,都是南宁极富特色的民俗旅游资源;而且借壮族“三月三”歌圩为原型的南宁民歌艺术节以打造新民歌、弘扬民族文化、扩大中外文化交流的办节宗旨,经过几年的发展已成为南宁市的一个城市品牌。扬美古镇始建于宋代,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是南宁市明清古建筑保留得最为完整的地方,现有二百多处;黄氏家族民居是南宁市清朝建筑物中保护提最完好的一处古建筑群,从中清朝建筑的特点可见一斑,具有较高的人文景观价值。

1.3 市场优势

随着南宁的对外交通条件的改善,境内旅游热潮的兴起,以及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影响不断扩大,选择来南宁旅游,体验异质文化的游客与日俱增。南宁作为广西旅游及东南亚跨国旅游集散地的功能地位已逐步显现,以商务、会展、购物为目标的客源市场不断扩大。2006年,南宁市全年接待入境游客超10万人次,接待国内游客超18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在广西率先突破百亿。从南宁稳步增长的游客数量可以看出,发展南宁的民俗旅游是有广阔的市场和客源基础的。

2 旅游开发劣势 (W)

2.1 缺乏旅游精品

南宁的旅游资源中并没有闻名世界的世界文化遗产,虽然旅游产品很多,但缺乏高品位的旅游精品,从市区到周边地区都缺乏稳定的旅游热线,只有市区的青秀山和动物园、郊区的伊岭岩、周边地区的德天瀑布拥有较稳定的客源,而大量的景点远远达不到其旅游阈值。以体验民风民俗的旅游景点来说,景区、景点级别相对偏低,规模较小,景点的文化内涵没有得到充分挖掘,旅游资源缺乏文化内涵,因此没有突出的资源优势和鲜明的个性特色。长期以来,南宁旅游建设投入不足,对景区景点建设投入偏低,配套设施建设滞后,缺乏精品景区,已严重影响到南宁旅游的增长后劲,近两年来南宁入境旅游市场增速缓慢是这一影响的表现。

2.2 整体开发层次低

目前南宁市旅游资源缺乏深层次的开发,尤其是旅游资源的利用流于表面化和随大流,缺乏独特的文化底蕴。旅游业是以特色取胜的产业。根据旅游资源的普查,南宁市拥有众多文化独特的旅游资源,如壮民族风情、顶蛳山贝丘遗址、大明山、扬美古镇等。但这些体现南宁历史文化、民俗风情,而且潜力巨大的旅游资源至今仍没有得到有效的开发。南宁的民俗旅游景点的开发,多处于自然状态,局限于原有的物质载体范围,并且由于产品单一,旅游空间容量小,旅游活动少,游客停留时间短暂。很多旅游产品都是一日或半日游,可参与性的活动不多见。而缺乏可参与性无疑使民俗文化旅游产品的吸引力大大降低了。

顶蛳山贝丘遗址,南宁市惟一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其内涵、意义和科学价值完全可以和西安半坡遗址博物馆,长江下游的河姆渡文化博物馆相媲美。建立起以顶蛳山贝丘遗址为轴心的文化旅游点,对提升南宁市历史文化品位,建设文化南宁,促进南宁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至今遗址保护总体规划仍未出台,影响了这一旅游景点的深入开发。

又如中山路位于南宁新城区外滩附近,是一条保留最完整、规模最大、最热闹的老街,这里有许多清末、民国时期的古建筑。每一个到南宁来的人要品尝南宁美食,首选就是中山路。命名已有81年的中山路是历史沿袭下来的美食夜市街,不仅南宁人都懂,在全区甚至全国也小有名气。目前中山路夜市依然红火,但骑楼老化、电线线路复杂、食品卫生状况堪忧等问题却困扰着它。

2.3 部分旅游资源可开发性不高

南宁的民俗文化旅游开发不仅要体现壮乡的民族特色,还应在开发中关注南宁城市的历史文化发展过程,凸显城市的文化底蕴。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南宁保存下来的古代建筑、近现代重要史迹、名人故居也不少。如共青团南宁地委旧址(原为清朝右江镇总兵马盛治的祠堂“回春阁”)、中共广西省第二次代表大会旧址、雷沛鸿故居、梁烈亚故居、孔庙、邕江防洪古堤、新会书院、粤东会馆、安徽会馆等等。它们是南宁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也是南宁市城市亮点的一个潜在优势。但作为旅游资源它们分散在南宁的各大街小巷,规模也小,从民俗资源旅游开发可行性来说,其可观性、可娱性和可参与性等条件并不是很充分。它们的零星分布使得彼此之间相对比较孤立,难以开发成具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高品位旅游线路产品,旅游资源和产品的整合提升力度不够强。

3 旅游开发机遇(O)

3.1 大旅游社会气候的形成

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使得它已渗透到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商贸餐饮业、市政基础设施等方方面面。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的方向已基本形成。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进入了大众化消费的新阶段。旅游已经从社会时尚发展成为社会生活,旅游支出在社会公众消费支出所占的比例也不断提高,旅游已经成为我国居民的重要生活方式之一。国际民俗文化旅游的快速发展和国内少数民族文化旅游不断升温,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假日不断增多,人们出游去体验异质文化、放松身心的愿望和要求越来越强烈。这些都将为南宁民俗旅游的进一步开发提供机遇。

3.2 政策的重视

近年来,南宁市委、市政府加大了对旅游业发展的力度。为保证“十一五”期间南宁市旅游业的加快发展,南宁市委、市政府已经出台了《关于加快南宁市旅游业发展的决定》、《南宁市加快旅游业发展实施方案》、《关于加快南宁市旅游业发展的若干规定》三个配套文件,在人、财、物和政策上配套支持,优化发展环境,发展大旅游,要把南宁建设成为旅游强市。

为突出“壮乡首府、绿城生态、会展商务”三大旅游主题,重点打造旅游吸引物及以旅游吸引物为核心依托的旅游景区点,形成具有竞争力的拳头旅游产品,南宁市政府提出要深度开发壮乡文化风情旅游产品,重点开发建设广西民族博物馆、广西少数民族生态博物馆、刘三姐剧场、东南亚美食街、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等为代表的民族文化旅游产品,突出地域的文化、饮食、旅游商品特色、展示壮乡民俗风情文化,丰富旅游产品文化内涵。

3.3 区域经济合作的不断加强

随着“一轴两翼”区域合作战略的推进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的快速推进,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落户南宁以及泛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合作框架的逐步构建,为南宁旅游业的加快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契机。

尤其是从2004年起,中国—东盟博览会每年秋天在南宁举办。中国—东盟博览会是伴随着中国大力推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而产生的一个成果,是连接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关系的一座桥梁,更是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进行经济、社会和文化交往的一个平台。中国—东盟博览会的举办,不仅提升了南宁的知名度,更带动了南宁与东盟区域旅游的发展。2005年南宁入境旅游前10名的客源国中,有4个是东盟国家,越南排在第一位。作为每年举办一次的中国—东盟博览会的举办地南宁市,将发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前沿城市的作用,有条件建设成为面向东盟国家、西南经济圈和华南经济圈的区域性国际化的旅游基地。

4 旅游开发威胁(T)

4.1 周边省市旅游业蓬勃发展,造成南宁客源市场分流

旅游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地位确立以后,各地纷纷出台旅游发展规划,挖掘和创造旅游产品。南宁周边省旅游的迅速发展和同类资源的激烈竞争都从一定程度上分散了客流。

旅游业作为新兴产业,市场广阔,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一种投资小、风险低、见效快的产业。然而,由于各地对旅游业发展普遍看好,旅游开发的热情高涨,这就导致了旅游业竞争加剧、旅游业投资风险增大和发展成本提高。尽管南宁的旅游资源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优势,但总体来讲知名度、产品的规模、质量都有一定的欠缺,在区内外竞争力都不算很强。例如省内的桂林,这几年不仅继续大打“山水甲天下”这张王牌,还大力开发民族民俗旅游资源,拓深桂林的文化内涵,对于南宁在同类资源产品开发方面就形成一种竞争态势。还有云南的西双版纳、石林以及贵州等地的旅游资源与广西又形成省与省之间的竞争。

4.2旅游人才匮乏

旅游业对从业人员的知识和修养都要求比较高。目前南宁市旅游业的从业人员,从旅游管理部门到旅行社,都存在着专业人员数量不足、素质不均的严重隐患,缺乏创新意识和能力。要发展南宁的民俗文化旅游,不仅要求从业人员具备基础的专业知识,还要对广西的历史文化以及南宁本地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有一定的了解。目前,这方面旅游人才是十分匮乏的,它极大地阻碍了南宁民俗文化旅游的发展。另一方面,缺乏战略性旅游策划经营人才,特别是旅游营销行家,使南宁市的旅游营销、旅游线路设计、旅游服务质量难以适应市场的需要。

通过SWOT模式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南宁民俗文化旅游在发展中具有一定的资源优势,主要表现在资源的多样性与独特性保存较好,对南宁旅游业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而劣势主要表现在如何深度开发民俗文化旅游资源,打造旅游精品方面,面临的机会有人们强烈出游的愿望和要求,政府的对旅游业高度重视和引导以及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召开给南宁旅游带来的机遇等;存在的威胁主要有来自省内省外同类旅游产品的竞争以及旅游人才匮乏等。通过比较分析,在大环境下,南宁民俗文化旅游的发展优势大于劣势,机会多于竞争。发展民俗文化旅游是南宁拓展旅游业的一种现实选择。

项王故里位于市区南郊徐淮公路东侧故黄河堤下,传说为秦时下相县的梧桐巷,是西楚霸王项羽的诞生地,前人曾立碑纪念。1935年,建英风阁和槐安亭。项王故里占地0.5公顷,四周有400多米的青砖院墙。从南向北,依次为石牌坊、石阙、大门、英风阁、项王故居纪念室、虞姬纪念室。

主体建筑英风阁占地268平方米,木构架单檐歇山顶,直棂窗广开5间。前院四周为碑廊,有著名书法家碑文数十幅;正中为大鼎,重达8吨,正厅有项羽塑像,两侧为文物陈列室,室、阁均为青砖青瓦,庄严肃穆。“故居纪念室”为仿汉建筑,占地135平方米,古朴浑穆。

室内有虞姬塑像。院中广植柏、桐、槐等树木,其中一株古槐相传为项王手植,历经沧桑,主干虽断裂干枯,但新枝已成合围之木,苍劲繁茂。园中亭内有项王坐骑乌骓石雕。

“随园仙吏剧风流,写作又凫旧时游。吏解钞书官荷锸,古藤蔓作两蛟虬。”这是清代诗人吴少槎,面对大诗人袁枚亲手栽植在沭阳县衙院内的紫藤树而写下的诗句。这株袁枚手植藤, 距今已近300年,仍然生机勃发地立在沭阳县政府院内。

藤树根部约五尺粗细,攀缘古槐而上,一条条藤蔓犹如盘龙绕梁,十分壮观。每当大地回春、紫燕剪柳时节,整个紫藤嫩叶吐翠,繁花盛开,翠绿葱茏的藤条摇曳于微风中,犹如一片紫色的云雾,又似一把绿色的大伞,给人以旺发而雅致的感觉。

袁枚是沭阳历史上留下贤良声誉的县令之一。他是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字子才,乾隆八年(1743年)任沭阳知县。

袁枚在沭阳政绩卓著,他一上任,便重视调查研究,从风土人情、地理环境、山丘河道,到官吏、黎民、政事、生产等方方面面,一一进行细致的查访。发现严重问题,大都作了详细记载,并往往写诗作证。有些处理和解决好的事,也写在诗赋中。如他发现全县水利设施奇差,在诗中写道:“朱提数挺田千顷,为少如金水数湾”。“朱提”,是银钱的代称。诗句的意思是说,有钱的人光知买地,却不修水利,既导致水患,又导致旱灾。面对水旱蝗灾,他在诗中咏道“浮天水失东西路,入境蝗如早晚潮”、“十载花封烟浪里,可无遗恨六塘河”等。基于这种状况,袁枚发动百姓修渠治水,力求根治灾害。

在沭阳任职期间,袁枚一手抓生产,一手抓文化教育,注意培养和选拔人才,并亲自编写教材供学子使用,使当时的人民生活安定,民风大振。他在《宰沭八兴》诗中写道:

欲访罗池辟草莱,

簿书束束手亲裁。

买将桑种贻蚕妇,

自制文章教秀才。

在短短执政的几年中,袁枚确也造就和举荐一批人才。在文人学士中,有一人中进士,四人中举人。沭阳城内的书生吕又祥少年丧父,家境贫寒,但勤奋好学,勇于为善,袁枚对他非常器重,在他竭力举荐下,吕又祥任曹州府同知。

在自理日常公务中,袁枚不管平常的事宜多寡与大小,也不管是官吏还是百姓中发生的纠纷和案情,他都亲自询问和查访,并果断裁决,从不拖沓和稽留。

袁枚是一位生活充满诗意的人。他在公务之余喜欢游山玩水,观花赏景,结交文友。关于他在县衙院内栽植紫藤,有一段传说:一次,袁枚处理完公务,与随员到沭阳西乡的新挑河畔游玩。这里有翰林院编修胡简敬家的祖传花园和松林。花园内花草繁多,袁枚亲临胡家拜谒赏花,对植花插木也产生了兴趣,便亲自将紫藤与槐苗带回,栽在县衙院内,经过精心培护,逐渐长大,他看着很高兴,也留下诗句:

谁言作令少公余,

沭地真堪奉板舆。

四季种花官荷锸,

六房如水吏钞书。

袁枚调离沭阳后,人们怀着深厚的感情对这株紫藤长久保护。多少年来,它吸引了无数文人游客,与袁枚的诗句一并为后人传颂。

“文章铸成花世界,今日送香千万里。”这是一个离休老干部观访沭阳县庙头镇境内205国道20里路段花卉市场写下的诗句。在此处路段旁,每隔40米即有一座风格各异的花房及建筑景点。

售花摊位近千个,花卉品种繁多、新奇,例如福建榕树、广东榆树、海南茶、台湾宝塔竹、比利时杜鹃、巴西木、日本仙人球等近千种。最具特色的是苏北派盆景。一年四季万紫千红,争奇斗艳,婀娜多姿,芬芳四溢。这个偌大的带状花市,以其荣茂娇艳的气势和魅力,吸引南来北往的客人,向四周作经济、文化的强烈辐射,成为独特的“苏北花卉市场”。

据统计,这里的花卉远销全国大部分省市,连黑龙江、甘肃等地的市场上也见到沭阳的花木。

 城头鸟类自然保护区位于泗洪县东南部,洪泽湖西岸,是林鸟、水禽和越冬候鸟的理想栖息地。城头鸟类自然保护区由泗洪县人民政府于1985年批准建立,总面积10000公顷。

据调查,这里有国家重点保护鸟类10种以上,包括大鸨、天鹅、灰鹤、鹭等。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大鸨数量在300-500只,是我国大鸨最大的越冬栖息地,具有一定的国际影响。灰鹤约400只。1988年保护区建立了一个18米的圆形观鸟台,作为观鸟和考察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