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海尾到天涯海角怎么坐车

2.请帮我解释几个地理名词:海洋、海沟、海丘、海盆

科海丘游记攻略,科海书屋在哪里

七大洲是指;亚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非洲,大洋洲,南极洲。

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面积4400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29.4%,是世界第一大洲。

大洋洲是世界上最小的一个洲,面积约900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6%。

四大洋是指;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也泛指地球上所有的海洋。

太平洋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海洋,总面积18134.4万平方公里,相当于10个南美洲,18个中国,占地球表面积35.6%。

北冰洋总面积1225.7万平方公里,面积最小。比南极洲1400万平方公里小近200万平方公里。北冰洋最宽约4233公里,最窄处1900公里。

海洋36110万平方公里占地球表面积2/3以上分为四大洋,陆地14890万平方公里占地球表面积29.2%不到1/3分为七大洲。南极洲1400万平方公里无人居住。人类居住的陆地面积实际为13500万平方公里,占地球表面积26.47%,四分之一多一点,约相当于13个中国国土的面积。

扩展资料

非洲面积约3000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20.2%,是世界第二大洲,共有56个国家和地区。人口10.325亿,占世界总人口的12.3%,居世界第二位。

北美洲面积约2400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16.2%,是世界第三大洲,共有37个国家和地区。人口5.287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8.1%,居世界第四位。

南美洲面积约1800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12%,是世界第四大洲,共有13个国家和地区。人口3.02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5.6%,居世界第五位。

南极洲面积1400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总面积的9.4%,是世界第五大洲,南极洲仅有一些来自其它大陆的科学考察人员和捕鲸队,无定居居民。

欧洲面积约1000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6.8%,仅大于大洋洲,是世界第六大洲,共有37个国家和地区,人口7.4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10.4%,居世界第三位。

太平洋占世界海洋面积的49.8%几乎一半。东西最宽19900公里,南北最宽15900公里。北有白令海峡与北冰洋相通,东有巴拿马运河,麦哲伦海峡,德雷克海峡沟通大西洋,西经马六甲海峡,巽他海峡和龙目海峡,西南印度洋海丘,托莱斯海峡,帝汶海等沟通印度洋。

印度洋(the Indian Ocean)总面积7411.8万平方公里,约占世界海洋面积的21.1%,面积居第三位。平均水深3840米,仅次于太平洋,位居四大洋海洋深度第二位,其最深处在阿米兰特群岛西侧的阿米兰特海沟底部,深达9074米。海水体积总计29195万立方公里。

大西洋(the Atlantic Ocean)总面积9431.4万平方公里,南北长15742公里,东西宽约6852公里,占世界海洋面积的25.4%,平均水深3575米,海水体积33717万立方公里。

南冰洋第五大洋,国际水文地理组织于2000年确定南冰洋为一个独立的大洋,成为四大洋之外的第五大洋。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七大洲

百度百科--四大洋

从海尾到天涯海角怎么坐车

洋底有高耸的海山,起伏的海丘,绵长的海岭,深邃的海沟,也有坦荡的深海平原。海底地形是全球地质演化的结果,在内外营力的作用下经历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而成为今天的状态

整个海底可分为三大基本地形单元:大陆边缘、大洋盆地和大洋中脊。所谓大陆边缘,即大陆表面和大洋底面之间存在的一个广阔过渡带,是一个巨大而复杂的斜坡带,是大陆与海洋连接的边缘地带。大洋盆地是海洋的主要部分,地形广阔而平坦,占海洋面积的45%左右。大洋底部很重要的地势特征是呈脉状分布的、具有全球规模的海底隆起。它像屹立在大洋底部的巨大山脉,延伸四大洋。这些洋底“山脉”,称为大洋中脊,规模超过陆地最大山谷,其物质组成为硅镁质火山岩。这里有火山、地震活动。

海流又称洋流,是海水因热辐射、蒸发、降水、冷缩等而形成密度不同的水团,再加上风应力、地转偏向力、引潮力等作用而大规模相对稳定的流动,它是海水的普遍运动形式之一。海洋里有着许多海流,每条海流终年沿着比较固定的路线流动。它象人体的血液循环一样,把整个世界大洋联系在一起,使整个世界大洋得以保持其各种水文、化学要素的长期相对稳定。

(1)、漂流:由风的拖曳效应形成的海流。

(2)、地转流:在忽略湍流摩擦力作用的海洋中,海水水平压强梯度力和水平地转偏向力平衡时的稳定海流。

(3)、潮流:海洋潮汐在涨落的同时,还有周期性的水平流动,这种水平流动称为潮流。

(4)、补偿流:由另一海域的海水流来补充海水流失而形成的海流。有水平补偿流和铅直补偿流

(5)、河川泄流:由于河川径流的入海,在河口附近的海区所引起的海水流动称为河川泄流。

(6)、裂流:海浪由外海向海岸传播至波浪破碎带破碎时产生的由岸向深水方向的海流。

(7)、顺岸流:海浪由外海向海岸传播至破碎带破碎后产生的一支平行于海岸运动的海流。

主要需要掌握的洋流有南北赤道暖流,赤道逆流,日本暖流,千岛寒流,阿拉斯加暖流,加利福尼亚寒流,西风漂流,秘鲁寒流,墨西哥湾暖流,北大西洋暖流 ,拉布拉多寒流,巴西暖流,厄加勒斯暖流,季风暖流,莫桑比克暖流,西澳大利亚寒流,东澳大利亚暖流,东格陵兰寒流

水的热力学性质 水的热力学性质决定着海水温度状况。水具有很大的热容量①它比土壤大2—3倍,比岩石大5—7倍,比空气大3000多倍。地表热能主要来自太阳辐射。海洋面积辽阔、水量多、热容量大,所以海水温度变化缓慢、变化幅度很小。来自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储于海洋中,它对全球气候有着显著的调节作用。

*(二)海水温度的变化 这里海水温度指海洋表面的水温,具有日变化与季节变化。海水温度的日变化,在热带为0.5—1℃,在温带为0.4℃左右,在寒带只有0.1℃,内海因受大陆影响可达2—4℃。

日变化所及深度,一般不超过30米。海水温度季节变化,在大洋中心部分很少超过1—2℃,在热带与寒带一般不超过2—3℃,温带海水温度受大气温度变化影响较大,可达5℃左右。在洋流流经的海域,水温季节变化可达5—10℃;

内海、边缘海超过15°,例如我国渤海深入内陆,又处于温带,水温季节变化大于20℃。季节变化所及深度,可达300—400米。这一层水温几乎常年不变,称为常温层。该层以下,海水温度随深度增加而降低,至3000—4000米深海,水温大致在2—3℃或更低,无论在热带或寒带,都是如此。这是因为,海水温度在2—1℃时,海水密度最大,以至两极冷水下沉到底部并缓慢地流向赤道,而赤道表层暖水流向两极,以补充极地大洋底部流出的冷水。

(三)海水温度的分布 海水表层温度的水平分布,主要受地理纬度的制约。大洋表层年平均温度,在赤道为27℃左右,南北纬30°—40°为18℃左右,两极水域低于0℃。由于南半球海洋面积更广,北半球大陆相对集中,以致相同纬度,北半球的海水表层温度比南半球高,但底层差别不大。大洋与海的表层水温状况有所不同。大洋中心部分不受大陆影响,表层水温稳定,而内海、边缘海受大陆或所在地区气候影响显著,表层水温差异很大。例如,波斯湾、红海、既处于热带干燥气候区域,又深入大陆内部,深受大陆影响,其表层水温可达35℃,反比赤道带海洋表层水温高。海水温度垂直分布相当简单,在常温层以下,大致深度每增加1000米,温度降低1—2℃。

海洋生物是指海洋里的各种生物,包括海洋动物、海洋植物、微生物及等,其中海洋动物包括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包括各种螺类和贝类。有脊椎动物包括各种鱼类和大型海洋动物,如鲸鱼,鲨鱼等。目前已经登录的海洋鱼类有15304种,最终预计海洋鱼类大约有2万种。而目前已知的海洋生物有21万种,预计实际的数量则在这个数字的10倍以上,即210万种。

所谓海底火山,就是形成于浅海和大洋底部的各种火山。包括死火山和活火山。地球上的火山活动主要集中在板块边界处,而海底火山大多分布于大洋中脊与大洋边缘的岛弧处。板块内部有时也有一些火山活动,但数量非常少。海底火山可分3类,即边缘火山、洋脊火山和洋盆火山,它们在地理分布、岩性和成因上都有显著的差异。海底火山喷发时,在水较浅、水压力不大的情况下,常有壮观的爆炸,这种爆炸性的海底火山爆发时,产生大量的气体,主要是来自地球深部的水蒸气、二氧化碳及一些挥发性物质,还有大量火山碎屑物质及炽热的熔岩喷出,在空中冷凝为火山灰、火山弹、火山碎屑。地中海就曾借助火山灰出现过”火山岛”。海底火山的分布相当广泛,大洋底散布的许多圆锥山都是它们的杰作,火山喷发后留下的山体都是圆锥形状。据统计,全世界共有海底火山约2万多座,太平洋就拥有一半以上。这些火山中有的已经衰老死亡,有的正处在年轻活跃时期,有的则在休眠,不定什么时候苏醒又“东山再起”。现有的活火山,除少量零散在大洋盆外,绝大部分在岛弧、中央海岭的断裂带上,呈带状分布,统称海底火山带。太平洋周围的地震火山,释放的能量约占全球的80%。海底火山,死的也好,活的也好,统称为海山。海山的个头有大有小,一二公里高的小海山最多,超过5公里高的海山就少得多了,露出海面的海山(海岛)更是屈指可数了。美国的夏威夷岛就是海底火山的功劳。它拥有面积l万多平方公里,上有居民10万余众,气候湿润,森林茂密,土地肥沃,盛产甘蔗与咖啡,山清水秀,有良港与机场,是旅游的胜地。夏威夷岛上至今还留有5个盾状火山,其中冒纳罗亚火山海拔4170米,它的大喷火口直径达5000米,常有红色熔岩流出。1950年曾经大规模地喷发过,是世界上著名的活火山。

海底山有圆顶,也有平顶。平顶山的山头好像是被什么力量削去的。以前,人们也不知道海底还有这种平顶的山。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了适应海战的要求,需要摸清海底的情况,便于军舰潜艇活动。美国科学家普林斯顿大学教授H·H·赫斯当时在“约翰逊”号任船长,接受了美国军方的命令,负责调查太平洋洋底的情况。他带领了全舰官兵,利用回声测深仪,对太平洋海底进行了普遍的调查,发现了数量众多的海底山,它们或是孤立的山峰,或是山峰群,大多数成队列式排列着。这是由于裂谷缝隙中喷溢而出的火山熔岩形成的。这是人类首次发现海底平顶山。这种奇特的平顶山有高有矮,大都在200米以下,有的甚至在2000米水深。凡水深小于200米的平顶山,赫斯称它为“海滩”。1946年,赫斯正式命名位于200以深的平顶山为“盖约特”。

赫斯发现海底平顶山之后,当时非常纳闷,他苦苦思索着:山顶为什么会那么平坦?滚圆的山头到哪儿去了?后来,经过科学家门潜心地研究,终于解开了这个谜。原来海底火山喷发之后形成的山体,山头当时的确是完整的,如果海山的山头高出海面很多,任凭海浪怎样拍打冲刷,都无法动摇它,因为海山站稳了脚跟,变成了真正的海岛,夏威夷岛就是一例。倘若海底火山一开始就比较小,处于海面以下很多,海浪的力量达不到,山头也安然无恙。只有那些不高不矮,山头略高于海面的,海浪乘它立足不稳,拼命地进行拍打冲刷,经历年深日久的功夫,就把山头削平了,成了略低于海面、顶部平

请帮我解释几个地理名词:海洋、海沟、海丘、海盆

百度地图查一下就好了

驾车路线:全程约861.4公里

起点:海尾

1.佛山市内驾车方案

1) 从起点向正南方向出发,行驶150米,右前方转弯进入围堤路

2) 沿围堤路行驶490米,右前方转弯进入海凌入村路

3) 沿海凌入村路行驶320米,左转

4) 行驶1.2公里,右转进入财源大街

5) 沿财源大街行驶220米,左后方转弯进入X782

6) 沿X782行驶620米,左后方转弯上匝道

7) 沿匝道行驶200米,右前方转弯

8) 行驶1.6公里,朝方向,稍向左转上匝道

9) 沿匝道行驶50米,直行进入佛山一环南延线

10) 沿佛山一环南延线行驶10.0公里,过扶安河大桥,朝高明/番禺/G1501方向,稍向右转进入顺德西互通

11) 沿顺德西互通行驶860米,过顺德西互通约240米后,直行进入广州绕城高速公路

12) 沿广州绕城高速公路行驶16.5公里,过顺番路跨线桥,朝江门/广州/开平/湛江方向,稍向右转进入九江互通

2.沿九江互通行驶50米,过九江互通约1.2公里后,直行进入沈海高速公路

3.沿沈海高速公路行驶52.2公里,稍向右转进入开阳高速公路

4.沿开阳高速公路行驶124.6公里,直行进入沈海高速公路

5.沿沈海高速公路行驶302.1公里,直行上匝道

6.沿匝道行驶440米,直行进入G207

7.沿G207行驶5.8公里,直行进入G207

8.沿G207行驶120米,在第3个出口,朝海安港码头/海口方向,稍向左转进入红旗一路

9.沿红旗一路行驶1.6公里,直行进入红旗二路

10.沿红旗二路行驶910米,左前方转弯进入徐海路

11.沿徐海路行驶1.8公里,直行进入徐海路

12.沿徐海路行驶100米,在第1个出口,朝海安港码头/海安新港码头/海口方向,右前方转弯进入G207

13.沿G207行驶5.5公里,直行进入G207

14.沿G207行驶450米,在第2个出口,朝海安港码头方向,左转进入G207

15.沿G207行驶30.4公里,右转进入港源路

16.沿港源路行驶280米,右转进入滨海大道

17.沿滨海大道行驶1.3公里,调头进入滨海大道

18.沿滨海大道行驶2.3公里,稍向右转进入丘海大道

19.沿丘海大道行驶80米,右前方转弯进入丘海大道

20.沿丘海大道行驶8.1公里,直行进入中线高速公路

21.沿中线高速公路行驶40米,直行进入中线高速公路

22.沿中线高速公路行驶10米,朝机场/洋浦/G98方向,稍向右转进入丘海互通

23.沿丘海互通行驶1.5公里,过丘海互通约1.0公里后,直行进入海南环岛高速公路

24.沿海南环岛高速公路行驶236.4公里,在林旺段/海棠湾出口,稍向右转进入海棠湾互通

25.沿海棠湾互通行驶270米,过海棠湾互通约540米后,直行进入海岸大道

26.沿海岸大道行驶440米,直行进入湾坡路

27.沿湾坡路行驶3.2公里,右转进入G223

28.沿G223行驶11.4公里,右转

29.行驶2.9公里,直行进入环城路

30.沿环城路行驶1.4公里,直行进入科技园隧道

31.沿科技园隧道行驶1.1公里,直行

32.行驶1.1公里,直行进入海南环岛高速公路

33.三亚市内驾车方案

1) 沿海南环岛高速公路行驶23.1公里,在三亚湾路/天涯海角/G225出口,稍向右转上匝道

2) 沿匝道行驶2.5公里,右前方转弯进入G225

3) 沿G225行驶2.4公里,到达终点(在道路左侧)

终点:天涯海角游览区

 连绵不绝的盐水水域,分布於地表的巨大盆地中。面积约362,000,000平方公里(140,000,000平方哩),近地球表面积的71%。海洋中含有十三亿五千多万立方千米的水,约占地球上总水量的%。全球海洋一般被分为数个大洋和面积较小的海。四个主要的大洋为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北冰洋(有科学家又加上第五大洋,即南极洲附近的海域),大部分以陆地和海底地形线为界。四大洋在环绕南极大陆的水域即南极海(又称南部海〔Southern Ocean〕)大片相连。传统上,南极海也被分为三部分,分别隶属三大洋。将南极海的相应部分包含在内,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分别占地球海水总面积的46%、24%和20%。重要的边缘海多分布於北半球,它们部分为大陆或岛弧包围。最大的是北冰洋及其近海、亚洲的地中海(介於澳大利亚与东南亚之间)、加勒比海及其附近水域、地中海(欧洲)、白令海、鄂霍次克海、黄海、东海和日本海。

海丘是指从海底升起不足1000米的丘陵。外形孤立、浑圆,以太平洋中较多。

深海丘陵,简称海丘,洋盆底部主要由熔岩流和岩盖组成、起伏数十至数百米的区域。海丘上部几无沉积物,底部宽约数公里,侧翼坡度1°~15°。外形多属圆形、椭圆形,也有长条状延伸的。深海丘陵常分布于深海平原向洋中脊一侧,在各大洋均有发现,以太平洋最为发育。太平洋边缘展布着海沟,浊流沉积等陆源物质难以越过海沟输送到洋盆区,来自上覆水层的远洋沉积一般为量有限,不足以铺覆成深海平原,因此深海丘陵约占太平洋洋底面积的80~85%。